
成员为小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成员采访路边的居民

成员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8月7日上午,我院“绿色小分队”在队长的带领下,赴沭阳县幸福家园小区搭建垃圾分类专属宣讲阵地,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专题宣讲活动。
活动现场,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向居民系统讲解垃圾分类的生态价值与现实意义。“一个易拉罐自然降解需200年,而回收再利用仅需6周”“每吨厨余垃圾经专业处理可转化为0.3吨有机肥料”——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让居民直观认识到垃圾分类在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吸引不少过往居民驻足聆听、主动咨询,深入了解分类标准与操作方法。
在实操指导环节,宣讲团队以“四分法”为核心,通过实物模型演示,清晰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类别界限;同时特别设置“常见误区辨析”环节,针对“大棒骨不属于厨余垃圾”“污损塑料袋不可回收”等居民易混淆的场景进行重点解读,帮助大家精准掌握分类要点。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成员们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提升了其社会实践能力,更有效激发了社区居民的环保参与热情,让更多人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相信随着宣传普及的持续推进,将有更多居民主动加入垃圾分类行列,推动环保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