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追忆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日期:2023-08-26      新闻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2-12班刘雨嘉 22-11班吴飞畅       责任编辑:王玥 罗瑞清      摄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2-12班刘雨嘉 22-11班吴飞畅 蒙浩华 杨晓迪           审核人:曹露晨

相关历史事件展示

实践团成员参观抗日烈士纪念塔

纪念馆雕塑一览

7月15日至8月17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群英荟萃-红色基因传承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济南、聊城、连云港、咸阳四地开展了以“追忆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2-12班刘雨嘉、22-11班吴飞畅、蒙浩华、杨晓迪4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2级辅导员曹露晨担任实践团队指导老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2-12班刘雨嘉担任领队。

7月15日下午,团队成员杨晓迪来到赵建民红色文化长廊,了解了赵健民的事迹,赵建民是赵梁堂村人,作战时期骁勇善战,曾有“鲁西赵子龙”美誉,曾是山东省首任省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长廊以原中顾委委员、革命前辈赵健民的红色人生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赵健民的奋斗人生,通过136幅展板详细介绍了赵健民百年人生的红色故事。长廊内还穿插建造了飞夺泸定桥、红军过雪山等长征期间的感人故事模拟场景,穿插建设了6处革命人物铜像,还原革命战争时期的真实情景,让参观者进一步感受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

7月16日上午,在梁堂镇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赵梁堂村赵健民故居,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团队成员杨晓迪详细了解了赵建民同志的百年的壮丽人生,深刻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体会到革命先烈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7月18日至7月22日,团队成员刘雨嘉来到抗日山烈士陵园,抗日山烈士陵园是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战争里,由滨海区军民一边打仗一边修建的,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陵园内安葬的烈士既有八路军将士,又有新四军将士;陵园内既有国内革命烈士的墓碑,又有国际友人纪念碑;纪念馆里既有中共抗日将领事迹的展示,又有国民党爱国将领英勇抗日的事迹介绍。“这次实践参观活动对于我们深切缅怀那些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党心民心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它浓缩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团队成员刘雨嘉感悟说到。

8月6日至8月10日,团队成员吴飞畅来到莱芜战役纪念馆,通过纪念馆内图片、实物、模拟场景、大型雕塑和声光电等展示手段,团队成员吴飞畅深刻理解了华东军民特别是莱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莱芜战役胜利的伟大历程。展览馆设有序厅、战前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五个部分,设计理念新颖,布展形式艺术,展览内容丰富翔实、史料齐全。参观过后,团队成员吴飞畅说到:“模拟实战场景,模拟音响、自然光等,融“声、光、电”于一体,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惊心动魄之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今硝烟已经散去,昔日的奋血欲战拼杀,通过这份历史痕迹保持沉默不语,但却将历史的一幕幕无声的表达着

8月15日至8月17日,团队成员蒙浩华参观枣园革命旧址,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枣园旧址也是经过整修的,但是留下了一段延安时期的碎砖路供人们凭吊,当年那些伟人就是走在这样的路上决胜千里的。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见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纪念地。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探寻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在这里,团队成员蒙浩华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和胜利,以及延安时期的特殊历史时期。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切实的实地实践,一步步深入了解了有关革命精神及现代红色传承的革命旧址、先烈事迹及文化建设,落实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革命精神及二十大精神的践行。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一次极富意义的体悟。